常用熱處理方法的目的及實際應用:鋼在固態(tài)下加熱到一定溫度,在這個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然后以一定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以獲得所希望的組織結構和工藝性能,這種加工方法稱為熱處理。熱處理在機械制造業(y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退火 1、 定義 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然后緩慢冷卻(一般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 2、 目的 ①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②細化晶粒,均勻鋼的組織及成分, 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后的熱處理作準備;③消除鋼中的殘余內應力,以防止變形和開裂。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幾種。 (1) 完全退火 將鋼完全奧氏體化,隨之緩慢冷卻,獲得接近平衡狀態(tài)組織的工藝稱為完全退火。它可 降低鋼的強度,細化晶粒,充分消除內應力。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鋼及低、中碳合金結構鋼的鍛件、鑄件等。 (2) 球化退火 為使鋼中碳化物呈球狀化而進行的退火稱為球化退火。它不但可使材料硬度低,便于切 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熱時,奧氏體晶粒不易粗大,冷卻時工件的變形和開裂傾向小。 球化退火適用于共析鋼及過共析鋼,如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軸承鋼等。 (3) 去應力退火 為了去除由于塑性變形、焊接等原因造成的以及鑄件內存在的殘余應力而進行的退火 稱為去應力退火。 工藝是:將鋼加熱到略低于A1的溫度(一般取600℃~650℃),經保溫緩慢冷卻即可。在去應力退火中,鋼的組織不發(fā)生變化,只是消除內應力。 零件中存在內應力是十分有害的,如不及時消除,將使零件在加工及使用過程中發(fā)生變形,影響工件的精度。此外,內應力與外加載荷疊加在一起還會引起材料發(fā)生意外的斷裂。因此,鍛造、鑄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精度要求高)的工件應采用去應力退火,以消除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

氣割的基本原理 氣割是利用氣體火焰的熱能將工件切割處預熱到一定溫度(燃點),噴出高速切割氧流使其燃燒并放出熱量,來實現(xiàn)切割的方法。金屬的切割過程包括預熱-燃燒-吹渣三個階段,其實質是金屬在純氧中燃燒的過程,而不是熔化的過程。 切割的條件: 1) 金屬材料的燃點應低于熔點。 2) 金屬的氧化物熔點應低于金屬熔點。 3) 金屬的導熱要差。 4) 金屬要求燃燒時應是放熱反應。 5) 金屬中含有妨礙切割和易淬硬的元素雜質應少。 2、割炬 其作用是將可燃氣體與氧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混合后,形成具有一定熱能和形狀的預熱火焰,并在預熱火焰中心噴射切割氧進行切割。 割炬按預熱火焰中可燃氣體與氧氣混合方式不同可分為:射吸式割炬和等壓式割炬。

目前焊割作業(yè)時,氧氣由下述方法獲。 (1) 管道輸送(外漆藍色)其壓力為0.5Mpa~1.5Mpa.安全裝置齊全,壓力穩(wěn)定,較為經濟。 (2) 氧氣瓶 滿瓶壓力為15Mpa,它較靈活方便,不受輸送管道限制,但貯運中易發(fā)生事故。 2、 乙炔 又稱電石氣,它是一種無色的碳氫化合物,其分子式為C2H,在壓力為0.1 Mpa,溫度為0℃時, 1M3乙炔質量為1.17Kg,比氧氣輕。 乙炔是易燃氣體,其自燃點為480,在空氣中著火溫度為428℃,乙炔又是易爆氣體,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為2.2%~81%,在氧氣中為2.8%~93%,所以一旦發(fā)生泄漏,極易造成嚴重的爆炸事故。 3、 氣焊絲 (1) 氣焊絲的分類及用途 常用的氣焊絲種類有:1)碳素結構鋼用焊絲;2)合金結構鋼用焊絲;3) 不銹鋼用焊絲;4)鑄鐵用焊絲;5)銅及其合金用焊絲;6)鋁及其合金用焊絲;7)鎂合金用焊絲。 (2) 氣焊絲的選用原則必須考慮下述三個方面: 1) 母材的力學性能 使之符合性能的要求。 2) 焊接性 還要考慮焊縫金屬和母材的熔合及其組織的均勻性,不易產生各種焊接缺陷。 3) 焊件的特殊要求 如對介質和溫度、導電性等特殊要求。 4.氣焊熔劑 為了防止金屬的氧化及消除已經形成的氧化物,改善潤濕性,在焊接有色金屬、鑄鐵以及不銹鋼等材料時,通常必須采用氣焊熔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