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裝載機始于1960年末,它的發(fā)展經歷了60年代仿制摸索階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階段,80年代以后的技術引進、合資合作和自我發(fā)展幾個階段。初期我國剛開始生產的裝載機是機械履帶式裝載機Z1-4型4t(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紅星1立方米裝載機(上海港口機械廠生產)及后期Z420、2t液壓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Z4353.5t型裝載機(廈門工程機械廠、柳州工程機械廠生產),同時研制了我國的回轉式裝載機Z4H2型2t,180度回轉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Z435型為整體機架、后橋轉向。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fā)成功了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定型為Z450(即后來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過專家鑒定,就這樣誕生了我國第一臺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從而開創(chuàng)了我國裝載機行業(yè)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Z450型裝載機具有液力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操縱、鉸接式動力轉向、氣推油加力制動等現(xiàn)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為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第一代輪式裝載的基本結構。該機在總體性能方面具有動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機動靈活、操縱輕便、作業(yè)效率高等一系列優(yōu)點。

裝載機的停車1、放松油門踏板,使裝載機減速。2、根據(jù)停車距離踏動制動踏板,使裝載機停在指定地點。3、將變速桿置于空檔。4、將手制動器操縱桿拉到制動位置。5、降動臂,使鏟斗置于地面。、裝載機的倒車:倒車需在裝載機完全停駛后進行,倒車時的起步,轉向和制動的操作方法與前進時相同。(一)駕駛姿勢:倒車時及時觀察機后的情況,可用以下幾種姿勢:1、從后窗注視倒車:左手握方向盤上緣控制方向,上身向右側轉,下身微斜,右臂依托在靠背上端,頭轉向后,兩眼注視后方目標。2、注視后視鏡倒車:這是一種間接看目標的方法,即從后視鏡內觀察車尾與目標的距離來確定方向盤轉動多少。一般在后視觀察不便時采用。(二)目標選擇:從后窗注視倒車,可選擇車庫門,場地和停車位置附近的建筑物或樹木為目標,看車尾中央或兩角,進行后倒。(三)操作要領:倒車時,應首先觀察周圍的地形,車輛,行人,必要時下車查看,發(fā)出倒車信號,鳴喇叭以警告行人;然后,掛入倒檔,用前進起步的方法進行后倒。 倒車時,車速不要過快,要穩(wěn)住踏板,不可忽快忽慢,防止熄火或倒車過猛造成事故。倒車轉變時,欲使車尾向左轉變,方向盤亦向左轉動;反之,向右轉動。灣急多轉,快轉,灣緩少轉,慢轉。要掌握" 慢行駛,快轉向''的操作要領。由于倒車轉彎時,外側前輪輪跡的行駛半徑大于后輪, 因此,在照顧方向的前提下,裝載機培訓提醒要特別注意前外車輪以及工作裝置是否碰刮其他物體或障礙物。

裝載機是用鏟斗鏟裝土壤或其他物料。鏟斗裝滿后,荷重運行一段距離,然后卸 掉斗內的土壤或物料,無論鏟裝土壤(物料)或載荷行駛時,都必須有一個動力克服裝載機工 作和運行中所遇到的阻力。由柴油機(或電動機或氣壓系統(tǒng))供給的這個動力經過液力變矩器的傳遞,提高了動力傳 遞的穩(wěn)定性;減少了發(fā)動機對傳動軸系的沖擊負荷。因而,裝載機即便以最低速度作業(yè),發(fā) 動機仍能穩(wěn)定工作而不致熄火。并且,低速時變矩器扭矩大,整機牽引力增加,大大提高了 駕駛和作業(yè)的能力。液力變矩器把動力送到由變速箱、離合器、萬向節(jié)等組成的傳動系統(tǒng), 再傳到行駛系統(tǒng),一直傳到履帶行走機構的驅動輪和輪胎行走機構的前、后橋,形成一個推 動裝載機向前行駛的牽引力。裝載機依靠這個力就可以克服鏟裝土壤(或物料)的切削阻力、 行駛時的滾動阻力、上坡阻力和空氣阻力,而進行正常地作業(yè)和行駛。